
辽宁喀左土城子遗址2014~2015年发掘简报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河北卢龙蔡家坟遗址战国墓葬发掘简报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

殷墟铜爵铸造工艺研究
岳占伟 岳洪彬

河北大学博物馆藏三件商代青铜器
耿 超 李文龙
安徽寿县出土“蔡襄尹启之用”戈考
陈治军 许建强

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克孜尔石窟壁画
赵 莉 Kira Samasyk Nicolas Pchelin

2013年6~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在蔡家坟遗址发掘了一批战国瓮棺葬和土坑墓。瓮棺葬均为儿童墓,瓮棺由釜、瓮、盆三种陶器组合构成,均没有随葬器物。土坑墓分布有一定规律,出土器物有陶鼎、豆、罐、壶、盂和石璧、石片等。根据墓葬之间的打破关系和出土器物判断,瓮棺葬的年代属于战国中、晚期,土坑墓的年代可分为战国早、中、晚三期。瓮棺葬、土坑墓的基本特征与燕山南麓地区、辽西地区的同类墓葬基本一致,土坑墓还具有自身的特色。此次发掘为讨论燕文化的传播、扩张以及本地葬俗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新材料。

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殷墟出土铜爵的铸造痕迹以及殷墟铸铜遗址出土的爵范、爵芯等实物资料为依据,比较全面地考察了殷墟铜爵的铸造工艺,基本揭示了殷墟铜爵的铸型分范、鋬及鋬上兽头的制作、柱帽的制作、范与芯的组装、浇口的位置等铸造工艺。文章对前人的研究做了一些修正和补充,并有新的发现,推进了殷墟铜爵铸造工艺的研究。

新疆克孜尔石窟流失海外的壁画中,部分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品来源包括两部分,少量为20世纪初俄国探险队从新疆直接揭走的壁画,其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红军从柏林运回的由德国考察队从新疆揭走的壁画。作者先后两次赴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协助调查,工作主要围绕俄藏编号、德藏编号以及石窟壁画原位的对应来进行。本文就是这批壁画及整理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