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响当当”——“百年巨匠”之齐白石、黄宾虹

大师“响当当”——“百年巨匠”之齐白石、黄宾虹

04月27日 14:16

“百年巨匠”丛书通过系列人物画传的形式,运用今日视角,解读了一批20世纪以来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文化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巨匠。他们都有极富传奇色彩的精彩人生,经历乱世的动荡变迁和中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经受岁月的磨炼,用超乎寻常的意志和努力,成就了自我。

丛书通过原貌、原作、原物、原址的描绘,亲友、同事、学生、当事人、见证者的讲述,以“还原巨匠本色,重塑大师形象”为宗旨,追寻巨匠们走过的足迹,彰显巨匠们深厚的文艺素养,进而展现中国近百年来文艺发展过程中群星璀璨的历史画卷。

丛书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教材,被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发放到全国近300所承接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演出的高校,通过介绍巨匠们坎坷的人生经历和磨难的艺术之路,向年轻读者传达积极的励志声音,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和艺术梦想。

丛书计划共出版43卷,分美术篇、文学篇、话剧篇、书法篇、京剧篇和音乐篇六大部分,以43卷讲述43位巨匠的艺术人生。已经出版的内容包括张大千、徐悲鸿、林风眠、吴作人、刘海粟、齐白石、黄宾虹、鲁迅、焦菊隐、启功等十位巨匠。后续分册将陆续出版,敬请期待。

1940年徐悲鸿赴印度举办展览和讲学,与文豪泰戈尔合影

丛书饱含巨匠们不朽的才华与品格,供读者回望中华民族历史上璀璨的文化艺术成就,面对面与伟大的巨匠精神沟通交流,弘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

20世纪30年代,张大千大风堂弟子在故宫古物所留影

本书同名纪录片为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立项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组织实施的“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项目,已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等多项国内重点资助扶持,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迎接党的十九大重点项目。《百年巨匠》纪录片被中组部作为视频教材和知识讲座内容并且入选2017年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纪录片已在国内外50余家电视台播出,开通爱奇艺、搜狐视频等多个播放平台,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目前已获六项纪录片奖项。

《百年巨匠·黄宾虹》一书扉页上的素描像

齐白石,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法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百年巨匠·齐白石》一书扉页上的素描像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以作品为线索,分为四部分介绍了巨匠齐白石不平凡的一生。第一部分讲述了齐白石年少时的青涩才情,机缘巧合的一步步走上画家这条道路;第二部分讲述了齐白石在砥砺磨难中,经过沉淀后,逐渐从民间艺人发展为文人画家;第三部分讲述了齐白石老年时候的衰年变法,以及历经万事万物而对生活拥有了一种豁然的清明洞彻;第四部分讲述了齐白石晚年笔耕不辍,艺术的精进,从中能够看到他在人生的最后岁月中到对生命和世界的理解。

本书一部分素材取自央视同名纪录片的访谈对话,收录了多位齐白石后人、学生和研究者的回忆资料,将艺术性和资料性予以充分地结合。凭借此点,本书便已超越了一般的人物传记。加之全书文字浅显易懂,同时配有大量齐白石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作品,有助于读者去认识、去了解齐白石,感受巨匠风采。

黄宾虹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绘画史上,黄宾虹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画家。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中国传统文化承传、演变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开创了蕴含深刻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的“浑厚华滋”的现代审美境界,对后来的中国绘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由此也确立了其近现代画家的地位。

黄宾虹  《伶仃洋纪游》

《百年巨匠·黄宾虹》全书共分7章,每章前都配有编者精心摘选的一段导读文字,引领读者了解黄宾虹在“学画之初”“寓居上海”“讲学广西”“入蜀写生”“二到广西”“入宫鉴定”和“任教杭州”这7个时间段内的活动事迹。同时,本书插图190余幅,其中包括黄宾虹的书画作品、生活照、手稿,以及一部分古代书画名作。使得大家可以在了解黄宾虹一生经历的同时,欣赏到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

黄宾虹像

关于这本书的写作方法,作者戏称为 “拔出萝卜带出泥”,在介绍黄宾虹一生及其成就的同时,捎带着介绍与其或多或少有所关联的诸多人物,这样可以相对清晰地理顺与黄宾虹亲疏远近的人物概况。从而最大可能详尽地展现黄宾虹艺术生涯的人文环境,以及更为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国画爱好者,特别是山水画爱好者而言,一书在手,便足以全方面了解这位百年难遇的艺术巨匠。

黄宾虹  《花卉》


张大千  临摹敦煌壁画 1942~1943年

张大千  《 泼彩朱荷金屏》 1975年

徐悲鸿  《群马》 1940年

徐悲鸿  《箫声》 1926年

林风眠  《荷塘》 约20世纪50年代

林风眠  《立》 20世纪60年代

吴作人  《藏女负水》 1944 年

吴作人  《群犛》 1985年

刘海粟  《双色牡丹》 1980年

刘海粟  《清凉台写奇松》 1988年

鲁迅与亲友合影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手迹摘录)

《龙须沟》演出之后全体演职员合影,第二排正中为老舍,老舍左为周恩来,老舍右为焦菊隐

焦菊隐《武则天》剧照

启功先生

启功先生草拟的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内容